瓜果蔬菜是不是該“喝”水了?施肥、打藥如何掌握分寸?設施環境因素可控嗎?如果你要問農民們在傳統農業生產中,施肥、澆水、病蟲害管理靠什么來掌握,或許你得到的答案非常簡單:“感覺+經驗”。
從過去農民單純的經驗,過渡到如今運用信息化智能系統來控制農業生產,一位大學生實現了從學生到創業者的華麗轉身。在一般人眼里,創業者和老板沒有什么區別,但是在90后創業者章斌的口中卻得到了這么一句話,“我不是老板,我是現代農民,我要用農業物聯網技術改變傳統農耕方式”。
從學校到社會,從學生到經理,他創建了杭州萬倍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已經發展到了12名員工、200萬注冊資金。盡管公司規模還不大,擺在他面前的困難還有很多,但他堅定地認為,創業首先要能吃苦,而且要吃得苦中苦,如果沒有百折不撓、堅持不懈、吃苦耐勞的精神,是不可能干成一番事業的。
學生時代“水培種植”的經營經驗
讓他贏得了創業導師的青睞
大學期間,章斌把大多數時間都花在了各種創業培訓、創業實踐和創業比賽上。
大一的下半學期,他對水培花卉植物很感興趣,就以個人的名義向學校租了一塊實驗用地,專心做起了“水培花農”,把課堂從教室搬到田頭。“十幾平方米的一塊小地,就是我的花卉培育基地,讓我盡情地倒騰,放開手腳去實踐。”他說,自己坐公交車去石橋路的花卉市場拿種苗,然后剪枝育苗,長到一定程度時就把它放入玻璃器皿進行水培。
根據課堂所學,加上去圖書館查閱相關資料,很快,章斌掌握了普通花卉的水培技術,第一次200多盆綠蘿在他的精心培育下鮮嫩欲滴。當他把自己的成品展示在宿舍樓下叫賣時,碧綠的顏色搭配精美的玻璃器皿,引來學生們紛紛駐足,220盆植物以15元的單價很快被搶購一空,而他投入的成本每盆不到5元。第一次成功的嘗試讓他激動不已,于是他用賺來的錢繼續引進品種,并叫來幾個同學一起合伙干,申請成立了花卉協會,直接從市場拿貨,輾轉賣給高校的學生和老師,這樣的業務,每個月給他們帶來幾千元的收入。
他的舉動引來了一位老師贊許的目光,這位老師就是他現在的導師呂偉德教授。章斌告訴記者,現在公司的骨干成員就是以他為首的大學生創業團隊,呂教授就是公司的技術帶頭人,當年呂教授帶領他們一起參加了浙江省高職高專院校“挑戰杯”創新創業競賽,參賽的“農業物聯網項目”得到了在場評委和專家的充分肯定,獲得特等獎。“我覺得自己很幸運,有一個這么好的團隊,還有一名資深的創業導師。”他說。
后來,章斌在“挑戰杯”項目的基礎上,提出了“智慧農業”的理念,開始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并參加了第四屆浙江省職業生涯規劃大賽,獲得一等獎、最佳職業規劃之星的榮譽稱號。
他說,“每一次參賽,都是一次洗禮,讓我清晰地看到自己的項目還存在諸多不足,通過評委一次次的問答和交流,也讓我更加堅定自己的創業信念。”2012年9月,章斌引入注冊資金200萬,成立了公司。
點擊鼠標打理農田
物聯網技術成為種植企業的智慧助手
章斌創立的杭州萬倍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位于于下沙高教園區,專注于園藝信息化技術化領域的研究與開發,專門為園林、園藝、現代農業等行業提供產品和系統解決方案。短短半年,他的公司已經為多家農業企業搭建了農業物聯網項目平臺,江西征地律師,其它農資公司聞訊后,也紛紛向他伸出了橄欖枝。
目前,公司與省內5家大型企業達成合作協議,共建農業互聯網試驗基地,成為省內農業信息化建設一支新秀,公司成立9個月時間,章斌就通過設備安裝、技術轉讓和出售知識產權軟件等合作方式,盈利數十萬,讓公司的經營步入正軌。在章斌的帶領下,公司申請授權實用新型專利6項、著作權登記5項,公司在軟件產品開發應用、農業物聯網技術等方面保持強勁的發展勢頭,國內共有13所中職、高職院校選用他們開發的軟件產品。
走進公司,映入記者眼簾的是兩臺大屏幕液晶顯示器,通過農業物聯網技術,我們在屏幕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建德一家農業合作社大棚苗圃的全景,另一個屏幕上不斷閃動著數字、曲線和圖表,工作間里的技術人員正在實時記錄,將數據匯總入庫。
談到自己努力經營的事業,章斌言語中透露著自豪感。他說,農業物聯網技術,是當前農業領域比較先進的技術之一,去年,他的公司就給余杭一家農業科技企業裝上了農業物聯網技術平臺,給大棚裝上了“千里眼”,實現了對植物生長環境的遠程控制,成為了國內首家水培植物農業物聯網示范基地。
他拿出手機,給我們現場演示農業物聯網的操作系統。在他登錄管理平臺后,記者發現,距離公司幾十公里外的種植大棚全景就顯示在手機屏幕上,通過簡單的操作,安裝在大棚頂端的噴霧器根據遠程發射的指令開始工作了。他說:“這個系統最突出的特點就是智能化,所有大棚內的環境因子都可以自動檢測,傳輸到平臺上,實現智能化管理”。
章斌又指著一個盒子介紹說,這是無線傳感器,負責采集溫室內土壤的溫濕度、空氣的溫濕度和光照強度。傳感器每隔30分鐘將采集數據通過無線網絡傳送到監控室,實時反映溫室內植物生長環境的變化,技術員足不出戶就能及時、準確掌握設施內的環境情況。除了傳感器,溫室內還增加了二氧化碳濃度監測設備,并且安裝了IP網絡對講系統,對講系統與中控系統連接,操作員與溫室工作人員直接交流,實現“無縫隙”對接。
在某農業合作社3000平方米左右的種植大棚里,記者看到,一米多高的地方裝上了感應裝置,地面上鋪著黑色地膜,地膜下隱隱露出滴灌管,井然有序的農業生產,卻看不到工作人員的身影。章斌說,有了農業物聯網技術,種植大棚的整個生產過程都靠信息化智能監控系統,當然不用那么多人了,你只要用手機或者電腦登錄管理系統,即使遠在千里之外,也可以實時看到棚內的溫度、光照、作物生長情況,對大棚內的水閥、排風扇、卷簾門進行開關控制。
章斌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原本像這樣一個大棚至少需要5個工人,現在一個人就能管理整個園區,如果按這樣算下來,光給企業節省的人工成本就是一筆可觀的數字。
他的夢想是:
為農民配備一個智能化的“種植保姆”
談到公司的發展前景,章斌充滿了信心,農業物聯網作為整個物聯網發展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國家相當重視,國內企業也都躍躍欲試。
“我已經通過”校企聯合、師導生創“的方式,開發出了比較成熟的產品,搶占了先機。”章斌說,公司的下一步規劃是進一步完善農業物聯網系統平臺,利用互聯網云技術,建立大數據庫,開發衍生產品。“目前,公司正在研發農產品(000061,股吧)可追溯系統,開發增值服務,消費者只要登錄合作社網站,與系統連接,輸入農產品包裝上的條形代碼或掃描二維碼,就可以了解種植企業信息、農產品信息、農殘檢測信息、農事記錄信息、種植者信息等完整生產過程,從而提升消費信心,幫助企業建立品牌忠誠度”。
章斌說,在傳統的農業生產中,生產的環境參數檢測分析主要是依靠人工經驗,缺乏系統的科學檢測方法,把農民牢牢地束縛在地頭田間。他的夢想是,以后農民一旦有什么疑問,就可以在他的數據庫里查詢或者在線咨詢專家,這相當于為每一位農民配備了一個智能化的“種植保姆”。
上一篇:蕪湖市加快構建新型農民隊伍
下一篇:宜都多措并舉強化智慧農業建設
相關資訊
-
科技助力種業振興 | 托普云農亮相第二十屆全國…
2023.09.25 -
2022年全國智慧農業建設優秀案例發布!托普云農…
2023.03.15 -
兩年沒見,強勢回歸!全國種子雙交會,托普云農…
2023.03.10 -
托普云農:數字賦能,助力打贏農業“雙強”攻堅…
2023.03.07 -
托普云農科技助力廣東高標準農田建設,讓“糧田…
2023.03.07 -
墑情、蟲情、苗情手機盡掌握!托普云農科技助力…
2023.03.07 -
展會預告丨托普云農與您相約首屆中國(永康)國…
2023.03.07 -
全國種子雙交會倒計時,更多更全的種業解決方案…
2022.10.27 -
種業“卡脖子”問題如何紓解?托普給您答案!
2022.10.14 -
第四屆江西省優質稻種業大會召開!托普云農數字…
2022.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