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鮮生”葡萄、“秀色可餐”翠冠梨、“蕩茜”哈密瓜……進入8月,來自江蘇省太倉市璜涇鎮各村的時令水果開始批量上市。這些水果分別來自永樂村、王秀村和蕩茜村,每個村有一個貼合本村特色的子品牌,但對外全部統一打“璜涇”品牌。因為“璜涇”不僅是黃金的諧音,更代表著高品質。
璜涇是太倉民營經濟最發達的鄉鎮,在工業經濟突飛猛進的同時,該鎮大力發展“智慧農業”,提升現代農業生產效益。同時,打造“一村一品”特色品牌,做優做精農業采摘、垂釣、農家樂等配套項目,提檔升級鄉村旅游,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智慧農業”向科技要生產力
在璜涇鎮現代農業園展示中心,一塊碩大的屏幕實時顯示著每個果蔬大棚的溫度、濕度、土壤PH值、二氧化碳濃度等指標,什么時候施肥、施了多少肥等農事信息也一目了然?!斑@套環境智能監控系統不僅能檢測各種指標,而且能在指標有異常時自動干預。比如溫度過高會自動啟動濕簾水泵,為大棚降溫?!辫珱苕側舜蟾敝飨?、農技站站長陸洪昌向記者介紹。
璜涇現代農業園是蘇州市級農業園,擁有500畝設施蔬菜、2000畝露地蔬菜及萬畝良田,采用“一次規劃,分步推進”的方式,規劃面積15000畝,總投資6億元。2016年,通過實施互聯網+現代農業信息化建設項目,使農業技術集成化、勞動過程機械化、管理自動化、生產經營信息化,引領全鎮合作農場和特色農產品基地發展。
發展“智慧農業”,是璜涇鎮現代農業發展的一大特點。近年來,該鎮在農業生產中不斷探索人工智能+設施農業物聯網領域新技術、新模式的應用,讓農業生產向精細化、智能化發展,大大降低了農民工作強度,省時省力,還可以生產出更健康、更安全的農產品。
就在7月27日,在中國科學院南京分院的牽頭組織下,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合肥物質研究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等6個科研團隊,在太倉啟動“蘇南村鎮經濟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典型耦合模式與示范”項目課題。項目組以璜涇鎮為示范區,在“產學研”融合的基礎上,開展農業生產機制與技術創新。
以璜涇鎮的拳頭品牌“璜涇”大米為例,中科院項目組將引進優質種植與養殖品種16個,建成4個連片全程機械化優質水稻生產區10000畝,提升“璜涇”品牌稻米及其加工產品,并延伸大米產業鏈。
“一村一品”扮靚特色生態農業
走進璜涇鎮蕩茜村生態蔬果基地,不僅環境優美,而且處處瓜果飄香,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該村轄區面積僅2.8平方公里,地處沿江地帶,多為沿江低洼地。為提高土地產出效益,蕩茜以村里的臨江合作農場為依托,高起點、高標準建設生態蔬果基地,規劃建設總面積350畝,引進優質獼猴桃、錦繡黃桃、翠冠梨、蟠桃等品種,并試種哈密瓜,通過4年的優化,產量、口味等進一步提升。
近年來,璜涇鎮按照各村不同基礎條件,對13個行政村布局“一村一品”建設,在政策上全力扶持各村打造各自特色農產品,形成了十多個特色農產品種養殖示范基地,發揮各村優勢,基本實現了一個村至少有一種具有本地特色、打上本地烙印的產品。
通過推進規?;藴驶?、品牌化和市場化建設,璜涇培育了一批市場潛力大、特色明顯、附加值高的農產品主導產品和產業。除了大米、蟲草雞、靈芝、無花果外,長洲村的甲魚、楊漕村的楊梅冬棗、榮文村的螃蟹……各村農產品百花齊放,各具特色。
香糯的大米、新鮮的蔬菜、脆甜的瓜果,這些都依賴良好的生態環境。璜涇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發展戰略,環境保護常抓不懈,率先編制了《璜涇鎮環境保護暨生態文明建設規劃》,成立全市首個鎮級環境保護委員會。據統計,五年累計投入綠化資金1548萬元,新增綠化面積4292畝,綠化覆蓋率達到30.6%,10個村達到“江蘇省生態村”標準。
“一村一品”也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渠道。雅鹿村是璜涇大米的主要產地,全村可耕地面積5436畝,其中水稻經營面積2882畝,2010年該村成立雅豐農場專業合作社,自主經營面積2468畝,年可為村增加收入500多萬元。據統計,2016年,該農場收入達總收入589.8萬。
“農旅融合”豐富鄉村游內涵
5月13日,隨著一聲發令槍響,千余名來自太倉各地的跑步愛好者開始了“幸福璜涇·樂享田園”迷你馬拉松比賽。本次比賽賽道建在璜涇鎮楊漕村“回”字型生態農旅路線上,正值春夏之交,沿途風光旖旎,空氣清新,流水、大樹、鮮花、農田、農舍構成了一幅現代化的江南農村風景畫,走在其中,參賽者可以感受這里迷人的田園風光和鄉風文明建設的豐碩成果。
太倉一直被稱為“上海后花園”,距離上海不到一小時車程,這幾年隨著太倉生態旅游、鄉村旅游的發展,一到節假日和周末都有很多上海游客來休閑度假。根據規劃,到2020年太倉要實現年旅游人次300萬人次,休閑農業銷售收入5億元,建成農業景點園區數量20個等具體目標。
但璜涇地處太倉最東北端,是太倉距離上海最遠的一個鎮。如何實現后發崛起?璜涇全面實施“農旅融合”,進一步豐富觀光農業和鄉村旅游內涵。
在雅鹿村,以雅豐農場專業合作社為載體,建立“璜涇”大米主題園,集中展示水稻種植品種、種植方式、種植歷史的變化發展。通過設置體驗區園區、開展彩色稻種植,吸引游客。
在楊漕村,利用太倉第一個黨支部的優勢,充分挖掘人文歷史,結合地域特點,依托培訓基地、紀念場館等載體,深化紅色文化內涵,以專欄展板、專題講座、現場體驗、編印教材等形式進行宣傳,開展“講故事”、“現場教學”、“體驗勞作”等活動,打造紅色品牌。同時結合天開林果基地,開展楊梅、冬棗等林果采摘和實踐活動。
在孟河村,吳家灣的花海刷爆了太倉人的朋友圈。紅的、粉的、黃的、白的、紫的……100萬株格桑花在微風下搖曳生姿。今年村里在花海中增設了游客步道,可以讓游客和格桑花親密接觸,盡情拍照。同時,依托田園風光、鄉土文化等,開發鄉村酒店、特色民宿、自駕車營地、戶外運動等鄉村休閑度假產品,打造“孟河村美麗鄉村觀光線路”。
下一篇:齊齊哈爾:生態農業“錢”途廣
相關資訊
-
科技助力種業振興 | 托普云農亮相第二十屆全國…
2023.09.25 -
2022年全國智慧農業建設優秀案例發布!托普云農…
2023.03.15 -
兩年沒見,強勢回歸!全國種子雙交會,托普云農…
2023.03.10 -
托普云農:數字賦能,助力打贏農業“雙強”攻堅…
2023.03.07 -
托普云農科技助力廣東高標準農田建設,讓“糧田…
2023.03.07 -
墑情、蟲情、苗情手機盡掌握!托普云農科技助力…
2023.03.07 -
展會預告丨托普云農與您相約首屆中國(永康)國…
2023.03.07 -
全國種子雙交會倒計時,更多更全的種業解決方案…
2022.10.27 -
種業“卡脖子”問題如何紓解?托普給您答案!
2022.10.14 -
第四屆江西省優質稻種業大會召開!托普云農數字…
2022.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