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不出戶即可操控萬畝農田,“無人農場”到底魅力何在?
“古林優質高效水稻大田種植數字農業技術集成示范項目”(以下簡稱“古林數字大田”項目),由寧波市海曙區農業農村局、古林鎮農辦聯合托普云農等多家單位共同打造。項目充分利用本地土地規模化流轉的優勢,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優質高效水稻精準化種植技術體系。并將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先進技術,融合進“育、耕、種、管、收、烘”全流程,實現“讓機器管理農田”的目標。
- 詳細介紹
80平方米的控制室里,監管人員只需查看數據,動動手指,即可完成10900畝水稻農田的耕種調控工作。這就是位于寧波市海曙區的“古林優質高效水稻大田種植數字農業技術集成示范項目”現場。從水稻育苗催芽,到田間耕種管收,在這個“無人農場”里,不見農戶下田,即可真正實現全流程的自動化生產加工。
“古林優質高效水稻大田種植數字農業技術集成示范項目”(以下簡稱“古林數字大田”項目),由寧波市海曙區農業農村局、古林鎮農辦聯合托普云農等多家單位共同打造。
項目充分利用本地土地規模化流轉的優勢,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優質高效水稻精準化種植技術體系。并將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先進技術,融合進“育、耕、種、管、收、烘”全流程,實現“讓機器管理農田”的目標。
精準導航
實現農機無人化作業
古林數字大田數據指揮調度中心
“監管人員只需要在控制室,就可以實時查看園區任一農機的工作狀態,而且畫面非常清晰”,托普云農企業研究院院長朱旭華介紹說,通過精準導航,操作農機即可完成高精度的自動作業,不僅能實時采集信息,還可查看農機動態的運行軌跡、作業面積軌跡。
“如果想利用好每一臺農機,完成高效作業,我還可以通過系統計算每臺農機每天的作業量,再根據得到的數據進行精準分配,非常方便”,園區監管人員笑著說道。
無人農機下田作業
農機的自動化運作,不僅高效實現耕地、播種、收割等作業,改變傳統農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作業形式,更加快推進了農業領域“機器換人”導向,加速了農業機械化全程全面發展的步伐。
一屏縱覽
數據助力科學決策
古林大田數字農業平臺
在園區“數字農業項目數據中心”里,一整面大屏幕格外引人矚目。這里顯示的每一條數據,都有其獨特的意義。
數十個智能裝備的搭建,做到了以地面傳感器為點,無人機遙感技術為面,點面結合,全方位監測土壤濕度、灌溉時間、氣象變化、病蟲害等關鍵信息,幫助監管人員更好地完成對水稻生長“全透明”掌握,實現對不同農情的精準施策,顯著提升生產效益。
無人機灑藥
監管人員點開病蟲害監測點的數據界面,介紹說:“當我發現這個版塊的數值超過預定值時,可以馬上將實時數據提供給相關專家”。系統也會結合預設好的科學分級防控方案,選擇相應的殺蟲方式。
如需遇到中等蟲害,殺蟲燈即可自動開啟,進行點對點、面對面的針對性殺蟲;如遇到重大蟲害,則可啟動無人機施藥巡田模式,不僅能降低農機作業對作物的碾壓傷害,還可提升肥料利用率,減少農業面源污染,具有經濟和環保雙重效益。
“園區里的市級超高產百畝示范地以946.56公斤/畝的高產豐收,產量比以往提高了20%左右,用工成本還減少了10%,化肥農藥也少用了8%”。這可比傳統憑經驗大面積施肥施藥好太多了”,監管人員說道。
環境友好
科技手段直擊灌溉痛點
古林數字大田
整個項目的成功實施,離不開基礎設施的搭建。項目建設初期,托普云農將稻田的溝渠改造列為重要工作之一。在這項“大工程”面前,托普團隊深刻地認識到,只有將稻田灌溉系統重新規劃改造,建設出高標準的智能灌溉系統,才能更好地保證稻田作物的生產。因此,如今四通八達、整齊有序的稻田區域才得以實現。
這套內設進水口、出水口、水泵、閘門、蝶閥等的智能灌溉設施,不僅可以自動監測水泵的工作參數、溝渠管道的壓力和流量、田間水位等,還能根據水位和墑情信息,自動遠程控制水泵和閥門,科學灌溉農田。
“系統首先要判斷目前的水質是否被污染,如果達到污染數值,出水口配備的凈化裝置就起了作用。被凈化的水達到四類水標準后,才能排往周邊河道,真正實現環境友好”,朱旭華介紹說。
從這個國家首批、華東地區唯一的優質高效水稻大田種植數字農業技術集成示范項目中可以看到,物聯網、云計算等精準技術越來越多地融入了農業產業發展。托普云農也將持續發力,久久為功,堅持推進規模化農業向自動化農業發展,加速農業領域“機器換人”,推進無人農場的建設和發展,持續探索現代農業新型生產方式,切實打造出一批集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為一體的可復制、可推廣的“無人農場”示范樣板。